一、武當武術的內(nèi)容和特點武當武術的內(nèi)容武當武術,是指流傳于武當山地區(qū)的武術流派。武當武術植 根于數(shù)千年華夏文化的沃土中,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傳統(tǒng)哲理,把 中國古代太極、陰陽、五行、八卦等哲學理論,用于拳理、拳技、 練功原則和技擊戰(zhàn)略中,其本質(zhì)是探討生命活動的規(guī)律。武當山內(nèi)家功夫自成一派,經(jīng)歷代積累和發(fā)展,已形成較多 種類,可歸納為拳法類、器械類、功法等。武當武術是武當?shù)赜?拳種的一個群稱。武當拳術有武當純陽拳、太乙五行拳、簡化武當拳、武當太 乙逍遙掌、松溪短打、太極長拳、武當霹靂掌、閃電紅陽掌法、 八卦吸魂掌、武當乾坤鐵掌功、武當天罡掌、陰陽五行追魂手、 武當分筋錯骨纏龍手、兩儀點穴術、武當五行重手法、黃泥陰手 掌、武當太乙綿掌、武當陰陽八卦掌、武當密傳太極拳、武當純 陽拳、張三豐原式太極拳、三十六陰陽手、魚門六合拳、武當太 和拳、游身八卦掌、云房太極拳、九州棍、武當神功太極拳、四 合一太極拳、龍形八卦掌、混元掌、十八式太極拳等。武術器械套路有武當劍、夜行刀、太乙拂塵、松溪小花劍套 路、武當純陽劍、武當玄武棍、武當醉八仙劍、武當?shù)?、虎?鞭、形意刀、武當蛇形劍、春秋大刀、雙刀、八卦刀、葦棍、雙 刀、九子尋母劍、武當八卦太極劍、武當?shù)づ蓜πg、醉八仙劍、 玄武棍、丹劍、太極劍、太極槍、八卦滾手刀、松溪棍等。還有 雙人扎桿(十三槍)訓練、三合劍對練、八卦轉(zhuǎn)刀對練等。武當劍乃武當門派嫡傳之武當山護山劍。武當劍有單劍、對 劍和散劍等。其用法是由抽、帶、提、格、擊、刺、點、崩、攪、 洗、壓、截、劈十三勢應用變化而成。武當劍講究太極腰八卦步, 有天地人三盤姿勢和動作。劍法體用結(jié)合,姿勢優(yōu)美明快,以洗 練取勝。武當劍擊刺翻飛、夭矯活潑、劍無成法,因敵變幻,虛 實互用,端倪莫測。武當八卦掌是一種把攻防招數(shù)和導引方法融合于繞圓走轉(zhuǎn)之 中的拳術。后世傳習者多以轉(zhuǎn)掌的走圈似循八個方位的連線來練 習。武當八卦掌以站樁和行步為基本功,以繞圓走圈為基本運動 形式。走轉(zhuǎn)的足跡路線分為走陰陽魚、走八卦圖、走九宮等,它 充分發(fā)揮掌的優(yōu)勢,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,以掌代勾行撥擄之巧, 形成了該掌系手法幾乎全是掌法的特點。八卦掌不僅是一門技擊 術,也是一門健身術。武當功法類有武當明目功、武當活血功、鐵布衫功法、武當太 乙五行神功、武當七陰七陽追魂手、武當神功二指禪、武當粘衣十 /微、五行養(yǎng)生秘功、易經(jīng)運身功、武當自然外氣功、武當太陰神 功、武當大力鷹爪功、寒暑鐵布衣功、武當太乙雷掌功、松溪童子 功、武當輕功、武當?shù)佚埞?、九龍獅子功、武當玄真功、武當乾坤 鐵掌功等,這些功法都是目前武當練養(yǎng)功法中的瑰寶,而且有技藝 十分精湛的傳人。很多人參加國內(nèi)外表演或比賽,獲得過不同層次 的大獎①。武當武術的陣法有九宮八卦陣、三才劍陣等②。武當暗器有繩鏢、脫手鏢、單筒袖箭、梅花袖箭、流星錘、 柳葉飛刀、飛蝗石、飛爪、飛叉、飛錢、擲箭、飛刺、狼牙錘、 鐵蟾賒、金錢鏢、鐵橄欖、龍須鉤等。武當武術的特點武當武術多用龜蛇玄武的特征取象、以形喻勢的手法創(chuàng)造武 術,其用意不是僅僅停留在動作表面上的簡單模擬,更重要的是 把自己對龜蛇玄武的崇拜,滲入到武術動作中。龜?shù)亩囔o少動、 吞吐呼吸、清靜無為的特點在武當武術,特別在武當氣功中都能 體會到;蛇的靈活機動、飄忽不定、連綿柔軟的特點在武當拳中 總能看到。武當武術的許多功法、招法命名與龜蛇有關,如金龜 藏身、神龜縮首、龜息蛇咽功等。武當拳拳理與太極、陰陽、五行、八卦密切關聯(lián),運行變化, 相生相克,既對立又統(tǒng)一。內(nèi)家拳是一種“主于御敵”的拳種, 黃百家在《內(nèi)家拳法》中對該拳的內(nèi)容進行了詳細論述。內(nèi)家拳將道教氣功練養(yǎng)之旨融于拳法中,具有貴柔尚意的特 點,以心息相依、運行勻緩、意到氣到、動靜自如、以柔克剛、 靈活婉轉(zhuǎn)、莫測端倪為行拳要領。武當功夫為何稱為內(nèi)家功夫,這與其養(yǎng)生主旨是有關系的。 武當功夫一直是圍繞道家內(nèi)丹修煉這一主旨展開的,它將內(nèi)養(yǎng)作 為追求的第一目標,武當武術以內(nèi)養(yǎng)為本,技擊為末。武當太極 拳在行功過程中,如行云流水,一氣呵成,強調(diào)精、氣、神、力、 功的協(xié)調(diào),講究內(nèi)丹修煉中的調(diào)心、調(diào)息、調(diào)形的巧妙應用。練 習武當太極拳達到一定層次后,即可增加生命的活力,取得祛病 益壽之效。如今太極拳風靡全球,可以說武當?shù)澜探鐬槭澜琊B(yǎng)生 做出了重大貢獻①。練養(yǎng)結(jié)合是武當武術最大的特點,主要是因為武當山乃道教 圣地,武當武術深受道家養(yǎng)生思想的影響,并把道家養(yǎng)生功法與 武術練功方法相結(jié)合。武當拳在技擊上的特征具有不敢為天下先的戰(zhàn)略思想,后發(fā) 先至的戰(zhàn)術原則以及輕靈圓活的技擊方法和貴化不貴抗的技擊效 果①。武當拳看似柔軟,但卻內(nèi)藏生機,變化無窮。武當拳講究手 腳并用,以擒拿為主,常運用于防守自衛(wèi),非困不發(fā),純用內(nèi)功。 武當拳的傳授非常嚴格,它注重武德,規(guī)定不準愛財,不準貪色, 不準結(jié)交官府,不準忘恩負義②。二、武當代表拳術:武當太乙五行拳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為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,為明朝龍門 第八代傳人張守性所創(chuàng),他根據(jù)張三豐“太極十三式”發(fā)揮而成, 此拳為武當山秘而不傳之拳技。1980年金子毀(1904—1985年) 在山西太原舉辦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中表演了此拳,震驚四 座,因而公之于世。金子強后被邀返回武當山,傳趙劍英,趙劍 英傳現(xiàn)任武當拳術教練鐘云龍道長。金子強,原名愛新覺羅?溥徵,為清皇室子弟,宣統(tǒng)溥儀乃 其長兄。金子強于1929年上武當山隨李合林學此拳,一直秘練不 傳,直至1980年才公開表演。此套路技巧高,拳理深,一直被視為武當山鎮(zhèn)山之寶,即使 現(xiàn)今武當?shù)茏?,能得學此拳者寥寥無幾,非有為之道徒不得其傳。武當太乙五行拳的步法身法均貴柔而用剛,樸實而無華。其 技擊方面則注重擒拿,包括鎖頸、封馬、擒臂、脫腕等技法。又 善用“插槌”,即以第二指關節(jié)擊打,并用身法步法增強其擊打威力;其特色是首先封鎖敵人前腳,進而擺膝跪壓敵方小腿,輕則 封腿令其動彈不得,重則斷其脛腓,又上下相隨,同時間施以纏 絲勁使出插捉,擊打敵人肋骨。另外,其掌勁多沉重而具爆發(fā)力, 以松柔為基,勁從內(nèi)發(fā),充分表現(xiàn)出武當內(nèi)家功夫之特點。武當 太乙五行拳的基本特點為:樁式沉穩(wěn),架勢緊湊;腰隨胯轉(zhuǎn),肩 胯相對;兩手環(huán)抱,腳走弧線;綿軟纏繞,走圓化柔;動如蛇之 行,柔似蠶作繭。武當太乙五行拳拳勢柔和綿軟,多纏繞動作,樁式穩(wěn)沉,腰 隨胯轉(zhuǎn),兩手環(huán)抱,腳走弧線,演練如蛇之行,運行似蠶作繭, 架勢緊湊,方丈之地即可演練。三、武當?shù)茏友菸溲胍?/b>中華傳統(tǒng)武術博大精深,《武林大會》獨具創(chuàng)意地通過央視公 眾媒體將中華傳統(tǒng)武術十大不同風格特點流派以同門弟子較技打 擂形式向世人展示出來。武林大會的口號是“還原真實武林”,突 出的是一個“打”字,決不用花拳繡腿做節(jié)目。與武術散打不同, 武林大會選手不分體重級別,不帶拳套,比賽時每場打3局,每局 比賽兩分鐘,兩局之間休息半分鐘,以計算點數(shù)決出勝負。“無拳? 套、無級別、無演繹”的擂臺比武形式是《武林大會》最鮮明的 標志。2007年中央電視臺舉辦《武林大會》節(jié)目,武當太乙五行拳 參加《武林大會》的擂臺賽活動,作為2007年度央視《武林大 會》的八大參賽拳種之一。中央電視臺《武林大會》武當太乙五 行拳海選擂臺賽于2007年4月9日在武當山旅游經(jīng)濟特區(qū)開賽, 《武林大會》顧問、資深武術家韓建中,中國十大武術影視紅星、 《武林大會》裁判、武當太乙五行拳傳人陳永霞,及央視五套的相 關制作人員蒞會指導參與此次擂臺賽的開展與錄制工作。此次比 賽擴大了武當武術的影響,增加了人們對武當武術的了解。2007年4月19—20日,40名武當太乙五行拳傳人參加了本次 擂臺選拔活動,他們將在此次“無拳套、無級別、無演繹”的擂 臺上,盡顯傳統(tǒng)太乙五行之二十三式擒撲技法,通過嚴酷的對抗, 最終選拔出18位高手,進行最后的“決戰(zhàn)”。2007年7月24日央視《武林大會》武當太乙五行拳比賽正式 開始。周晉波在2007年度CCTV-5舉辦的《武林大會》比武中, 經(jīng)過殘酷的130多名中外高手海選,進入40強,再進入18強。在 2007年5月,周晉波一路艱辛拼搏,過關斬將,奪得武當太乙五 行拳2007年度總冠軍。2008年3月6日晚7: 30,在中央五套C CTV-5舉辦的一年 一度的《武林大會?武林盛典》比武中,周晉波作為武當俗家弟 子,代表武當太乙五行拳應邀參加八大拳種之間的對決,戰(zhàn)勝了 五祖拳的王陽騰,獲得年度最佳敢斗獎。
瀏覽232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