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習拳的拳訣:“上下一條線,腳下陰陽變”,腳下陰陽變 化是練好太極拳的關(guān)要拳法。腳下陰陽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動 作,用心去體驗,是可以掌握的。
1.虛實漸變
太極拳腳下虛實變化是漸變,絕對+是突變。出步或并步, 也分解成若干小動作。側(cè)出腳從側(cè)到正,如“起勢”,先是大腳 趾著地,過渡到二趾、中趾、四趾、小趾逐漸著地,再過渡到前 腳掌,后腳根,全腳平落在地上,這才算完成腳與腳之間的變 化,也就是重心的變轉(zhuǎn)。從此練法不難看出,太極拳的腳下功夫 多重要,練功的過程,就是大樹往地下深深扎根的過程,日久天 長,太極腳的功夫自然上身,捷徑是沒有的??上в械娜雅侣?煩,不能承師所指,循規(guī)蹈矩,久而久之,丟了太極功夫,等到 明白了,再回頭去練,難??!其實,太極拳就是一陰一陽的腳下 功夫,陰陽變化一通百通。道理極為簡單,“其根在腳”,是太極 拳的裉本。太極腳是太極拳最為樸素的學問,是學問就要認真、 刻苦去練,“非用功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,在虛實變化過程中,是減加法,先減后加。如坐步變弓步, 不是左右橫向以腰胯變重心,這種動作影響腳、踝、膝、胯,從 下往上關(guān)節(jié)的放松,難以按照拳法從腳到胯的節(jié)節(jié)貫串。實腳變 虛腳,先減后加。如實腳為10,虛腳為實腳逐漸從10減為 0,次序是 9、8、7、6、5、4、3、2、1,虛腳為 0、1、2、3、
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0,最后虛腳變實為10,實腳變虛為0。實 腳變虛腳只能減,這是陰陽變化的規(guī)范,不能以腰胯橫移以實橫 向送虛,這種悖于陰陽變化的動作,腳下不易出功夫。
漸變式的虛實變化,貫徹整套拳的始終。久,太極腳的功 夫,積蓄到上乘,一想即是。
2.陰陽變動
拳論要求練家要注意陰陽變化,拳論云:“變轉(zhuǎn)虛實須留 意。”前文有一訣,“上下一條線,腳下陰陽變”,說到底練拳、 技擊中的陰陽變化是在腳下。也許有人提出質(zhì)疑,練拳時腳下來 得及進行陰陽變化,技擊中雙方變化多端,恐沒有時間再去用腳 變化。這種疑問,可以理解,但敬請放心,在任何瞬息萬變之中 太極拳的陰陽變化仍然在腳下,不可能在任何別的部位。因為你 每天練拳早已習慣腳下陰陽變動,已經(jīng)習慣成為自然,無須再去 想用腳去變化陰陽。先賢說得好,“太極拳功夫在拳里”,每天習 練太極拳在松柔,開合,虛實,陰陽中訓練自己的感覺,日久達 到在任何非常狀態(tài)下腳的陰陽變化運用自如。如果認為腳下變動 時間不夠,提此問題的人還不知道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特性,請 問動作快,快得過意念嗎,一想即是^萬里之遙的海南島,一想 即到,從腳想到手僅用百分之一秒,速度不快么?
有的練家投師啟蒙學拳,老師沒有講腳下變動陰陽的課程, 很難體會這一層道理,這也不能強求用腳去變化陰陽。習練太極拳,師不講陰陽變化,而太極拳拳理拳法講的就是陰陽變化。拳 論開宗明義,“太極者,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,動靜之機也?!碧?極拳講究陰陽,沒有陰陽就不是太極拳,沒有任何探^寸的余地。 因為太極拳的拳理源于老莊哲學,源于易經(jīng)之陰陽變化,離開陰 陽就不是太極拳。試想,無母之拳還談什么拳呢?太極陰陽是拳 之核,是拳之魂,是拳之母,試問,你練的拳無母無魂還叫太極 拳嗎?太極拳之特性是“陰不離陽,陽不離陰,陰陽相濟'離
開陰陽便不是太極拳,話糙理不糙,這是真理。
太極拳家,身上手上以及周身各個部位都有明陽變化。但腳 是根,所以我們從根基談陰陽變動。提倡陰陽變化,根起于腳, 練家應(yīng)該深人研究這一拳法之關(guān)要。
三、太極功夫在腳下
太極拳講究四法四功。四法:手眼身步。四功:心神意念。 四法看得見,摸得著,四功看不見摸不著,但能感覺到,四法四 功相輔相成為太極拳周身大用功夫,綜合一體,不是孤立存在, 但太極功夫的根基是腳功四法的“步”,太極功夫在腳下,還要 細說太極腳。
1 .雙腳平松落地
有的練家講究足背要弓,五趾抓地。一個老師一種傳授, “足背弓,五趾抓地”有傳功人的道理,這種功法也是承師而傳, 筆者不明此中豢理,不敢妄加評論。若從太極拳拳理論證,太極 拳之特性,“一舉動,周身俱要輕靈”,拳法規(guī)范,拳法的上乘功 夫,盤拳應(yīng)做到輕靈圓活。作為太極拳根基的腳,如果足背弓,趾抓地,有悖于太極拳的輕靈,也動搖“其根在腳'腳為太極 拳之根的地位。
太極拳的特性是松柔,要求周身九大關(guān)節(jié)和肢體上的小關(guān)節(jié) 也要松幾。修煉到上乘功夫,全身要松柔透空,處于根基地位的 腳首要空松舒平。如果腳趾用力抓地,足背弓起來,腳很難以放 松,只能是腳緊全身僵,足弓而周身滯。
吳式太極拳行功,頭腦安靜,神經(jīng)不緊張,周身松凈,輕靈 圓活,周身上下無處不虛靈,盤拳松、柔、圓、緩、勻,身心雙 修,腳下功夫扎實是足不弓,腳趾不抓地。腳平松落地,腳與大 地融為一體D?“融為一體”不是以力踩地,以腳蹬地,腳用力必 然有反作用力,失去根基,人的肢體便失去穩(wěn)固。腳平松落地, 方可與大地融為一體,腳神經(jīng)隨著時間的推移,漸漸深人地下, 根基十分穩(wěn)固,腳越松,根基穩(wěn)而越顯牢固,功夫日漸增長,身 體像一個鑄人地下的水泥柱,撼之不動。
在拳套路中,有用前腳掌,后腳掌,腳趾行功的拳勢,行功 奧妙變化無窮,拳家不可不注意,腳下的陰陽變化。
2.松趾
腳趾有若干小關(guān)節(jié)也應(yīng)一一松開,趾關(guān)節(jié)的放松牽扯到周身 的松柔,腳趾維持全身的穩(wěn)固和平衡,腳趾松開在技擊中是克敵 制勝之關(guān)要。拳家不可忽視趾關(guān)節(jié)的放松,拳家不可不研究腳趾 之松功,拳家不可不研究腳趾在較技、技擊中的重要作用。
操作舒松腳趾并不難,雙腳平松落地,腳趾自然舒松,無須 刻意去放松十個腳趾。
腳跟,腳跟與腳趾同樣有維持身體穩(wěn)固與平衡之作用。全腳 平松落地,腳跟亦應(yīng)放松不可著力,在分腳、蹬腳動作中腳跟起 著穩(wěn)固重心,以腳制敵之威脅力。還有的拳家以腳踉勾、掛、耙、潑克敵,拳家不可忽視,不可不求。掌握松腳的拳藝之后, 可試練一下,兩人互試,對方推你胯,你不要顧及推你之接觸部 位,兩腳平松,心里不要想推你之部位,空松軀體,空腳,將化 險為夷,M心神意念要安靜,將立于不敗。
3.腳掌
我們的腳由腳掌、腳后跟,腳趾組成。腳平松落地,掌、 跟、趾亦應(yīng)同時放松,從足心到前腳掌尤為關(guān)要。如果站立腳松 有難度,可坐可躺試驗。松腳的過程中周身感覺極為舒服,腳松 得似乎沒有了,這種感覺就對了。
松腳必松腳趾、腳掌、腳跟三者不可缺一,所謂“牽一發(fā)動 全身'腳趾僵緊怎么可能周身放松呢?明此淺顯道理之后,拳 家對松全身先松根的追求將是首要的。拳家真正在腳下用功,一 點力不掛,腳便有雙輕之感,也就是我們苦苦追求的離虛,這是 腳下根基放松之功成。如果仍然松不下來,可借一些松軟的場地 去找腳松的感覺。到草地站,到五星級賓館站在加厚地毯上。筆 者有一訣:
“站上厚毯找腳松,腳下離虛人仙境?!?br />
從太極拳綜合功夫周身大用講,松腳就是放松全身。拳論多
復,“其根在腳”之拳理,能松腳,周身便能靈活。是不是 腳松,而踝、膝、胯、腰、肩、肘、腕、手等八大關(guān)節(jié)可以自然 松柔r?不能這樣講,拳論說得明明白白,《十三勢行之心解》 云:“虛實宜分清楚,一處有一處虛實,處處總此一虛實,周身 節(jié)節(jié)貫串,勿令絲毫間斷耳,
天地為一大太極,人身為一小太極,人身為太極之體。太極 功夫的綜合功力似一個圓環(huán)體.不可凸凹,不可斷續(xù)。凸凹和斷 續(xù)使太極圓球體有了缺陷,破壞了陰陽平衡,腳松其他關(guān)節(jié)不松就是斷續(xù),就萣缺陷,破壞自身的球體^從此理展開評述,太極 拳的功夫在拳里,站樁和笮操手,都不是從拳理出來的功夫,不 是太極拳弧形線的功夫,沒有圓活之感。
說到底,太極拳人對太極拳的習練和研究要從認識和理解太 極拳的拳理拳法,拳的結(jié)構(gòu)人手。要反復認識再認識,反復理解 再理解。太極拳常練常新,對太極拳的認識和理解也是沒有終極 的。筆者0奉:學無止境。
瀏覽1,674次